被动房设计,绿色建筑的未来之路
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全球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。被动房作为一种超低能耗建筑,以其节能环保、舒适健康的特性,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。本文将从被动房设计的起源、原理、优势以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探讨,旨在为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。
一、被动房设计的起源与原理
1. 起源
被动房设计源于欧洲,最早起源于德国。20世纪70年代,石油危机引发全球能源危机,德国政府开始关注建筑的能源消耗问题。经过多年研究,德国科学家提出了被动房的概念,并于1991年成功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被动房。
2. 原理
被动房设计遵循以下原则:
(1)减少建筑物的能耗:通过优化建筑设计、提高建筑材料性能、采用高效节能设备等方式,降低建筑物的能耗。
(2)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:利用太阳能、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建筑物提供能源,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。
(3)提高建筑物的舒适度:通过优化室内环境,使室内温度、湿度、空气质量等指标达到舒适水平。
(4)减少建筑物的运行成本: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和运营成本,提高经济效益。
二、被动房设计的优势
1. 节能环保
被动房设计通过降低建筑物的能耗,减少温室气体排放,有助于缓解全球气候变化。
2. 舒适健康
被动房设计注重室内环境的优化,使室内温度、湿度、空气质量等指标达到舒适水平,有利于居住者的身心健康。
3. 节省运营成本
被动房设计降低了建筑物的能耗和运营成本,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。
4. 延长建筑寿命
被动房设计采用高性能建筑材料,提高了建筑物的耐久性,有利于延长建筑寿命。
三、我国被动房设计的应用现状
近年来,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建筑发展,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被动房设计。目前,我国在被动房设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:
1. 政策支持: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》和《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导则》等政策,为被动房设计提供了政策保障。
2. 技术创新:我国在被动房设计领域不断进行技术创新,如新型保温材料、高效节能设备等。
3. 项目实践:我国已建成一批被动房项目,如上海崇明生态城、北京绿色建筑示范区等。
被动房设计作为一种绿色建筑模式,具有显著的节能环保、舒适健康、节省运营成本等优势。在我国,被动房设计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,但仍需加强技术创新、政策支持和项目实践。未来,我国应继续推进被动房设计的发展,为实现绿色建筑目标贡献力量。
参考文献:
[1] 德国能源署.(2018).被动式房屋手册[M].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.
[2] 周建中,李晓东,王宇飞.(2019).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研究[J].建筑技艺,(2),34-37.
[3] 邓建辉,王立君,杨帆.(2018).我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[J].建筑技艺,(10),40-43.